English

学习与自己的老年状态相处

1999-08-19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未来的某天,城市街头一半以上的人都超过50岁。这并非奇想,在2020年之前,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40%都将超过50岁。一再讴歌青春的社会将逐渐走向老迈,这是什么样的情景?

或者,老年的状态与经验成为我们不可承受之重;或者,我们开始学习与老年状态和平相处。

在轻视老人的文化中,经常将老年状态视为“无能”的代名词。如果人老而有欲有能——跟年轻人一样对生活有要求、有脾气——就被视为挑剔的怪物。布莱兹医生说:“老年人经常过着半个人的生活,因为他们知道,如果试图完完全全地生活,就会招致厌恶和恐惧。所有情感不一定在七八十岁就全部耗尽,但偏见使老年人不得不如此表现。”

艺术家考利在《80岁的看法》一书中也悲哀地说道:“我们开始时是在别人的眼里变老,慢慢地我们也受别人观点的影响。”

著名老年医学家巴特勒的一本书的副标题是:“写给尚未迈入老年、一心逃避老年,却注定衰老的年轻人。”他认为,年轻人或许会错失从老人身上学习一项宝贵的经验的机会:如何与自己的老年状态相处。

事实上,许多老人对衰老与死亡采取积极而睿智的态度。如法国作家克劳迪尔所说:“80岁了,没有眼睛、没有耳朵、没有牙、没有腿、没有力气了。然而当一切美好事物都曾说过与做过,没有它们又是多么美妙。”

或许关于青春与死亡最发人深省的一则寓言,是一位90岁女士临死前做的一个梦(记录在美国作家维尔斯特的《必要的丧失》一书中):

“她坐在桌前与朋友进餐。她快活地吃着盘子里的菜。她还没有吃完,一位侍者便开始将碗碟收走。她想阻止他,但重新考虑了一下,便任他清理,不发一句怨言。食物仍然可口,她愿意再多吃一些,但是她已吃得够多了,愿意放弃剩下的那些。她想,一旦充实地活过了,生活就可以被轻轻地放在一旁——不只在冬季,而且在春天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